2018-07-06 09:56:35
肯尼迪病,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(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,SBMA),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,发病率约为1/5万,在芬兰的西部及日本的一些地区较常见,此病罕见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最终因肺部感染、呼吸衰竭等原因导致患者死亡。多见于男性,主要的发病年龄段在30-50岁之间。中国至今仍无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,对于本病的报道也相对较少[1]。
蔡先生2年前开始出现四肢乏力,由于自己向来体健,且生活习惯良好,又当壮年,未予重视,然而四肢无力慢慢加重,出现爬楼梯费力,下蹲站立费力。偶然间在电视里看到有为“渐冻人(肌萎缩侧索硬化)”发起募款的“冰桶挑战赛”,之后通过百度搜索查阅到渐冻人的临床症状,对照后发现自己舌头萎缩明显,心情一下就沉到了谷底,难道自己竟然是传说中的“渐冻人”?怀着极度忐忑却又不敢相信的矛盾心理,蔡先生来到了天美麻花星空九一神经内科就诊。
入院后患者情况:双上肢震颤、四肢无力,近端明显;男性乳房女性化;舌肌萎缩伴束颤,四肢近端肌束震颤;双上肢肌力正常,双下肢近端肌力5-级,远端5级;四肢肌张力正常,四肢腱反射消失;感觉无异常,病理征阴性。检验结果反馈:心肌酶高、血脂代谢异常、脂肪肝。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,感觉可疑受累,低频重复电刺激可见明显波幅递减。
神经内科主任周文斌教授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,结合患者“双上肢姿势性震颤、男性乳房女性化、心肌酶高、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、肌电图表现”等特点,高度怀疑患者为肯尼迪病,立即征求患者同意后进行基因检测,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判断结果一致。
肯尼迪病为X染色体隐形遗传病,仅男性发病,男性患者的儿子均正常,女儿为100%携带者。女性携带者的儿子患病概率50%,女儿为携带者的概率50%。周文斌教授提醒广大医师和患者,肯尼迪病作为“渐冻人”的孪生兄弟,因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为“渐冻人”。但“渐冻人”病情进展快、预后差,误诊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、影响病情。肯尼迪病的患者或其子女可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提前干预,阻断肯尼迪病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式,药物治疗目前多主张使用药物去除体内雄激素,临床观察使用醋酸亮丙瑞林后部分病人症状明显得到控制。治疗重点是维持个体的肌肉功能,延缓病情进展,提高生活质量,建议健康平衡饮食,同时坚持适量有氧运动。